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安徽日报】探索“农业保险+”模式  国元保险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发布时间:2025-04-29 10:25:46

字号:【大】【中】【小】

三月的江淮平原,金灿灿的油菜花海随风起舞,舒城县种植大户朱瑞此刻正穿梭在“花海”中检查作物长势:“国元保险承诺,只要油菜籽市场价格低于约定目标价格就能获得理赔,我还用保单在银行获得了200万元贷款额度,今年心里踏实多了。”

给了朱瑞底气的“油菜籽目标价格保险”,是国元保险探索“农业保险+”的尝试之一。近年来,国元保险以安徽省“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联系“三农”紧、了解需求快、服务网点多、农户信任支持等优势,深化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等金融工具联动,助力农业保险从传统的“风险兜底”工具蜕变为激活乡村经济的“金融密码”。

延伸服务触角

激活乡村“神经末梢”

“点开申请界面,这里上传证明材料就可以了。”日前,在滁州市定远县藕汤镇塔山村,乡村振兴保险服务窗口协保员纪伟正在指导村民王大爷使用手机购买保险。

“以前办保险得往镇上跑,现在家门口就能搞定”。从“跑断腿”到“就近办”,国元保险的服务不断升级。放眼江淮大地,国元保险的协保员们携带着政策手册,深入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与农户们面对面交流,详细普及“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的政策知识与业务流程,认真倾听并解答农户心中的每一个疑问,将金融服务延伸到每个村落,让政策春风真正吹进了农户心坎。

“我们在全省范围内设立了9740个‘乡村振兴保险(金融)服务窗口’,选聘了1万余名协保员。”国元保险安徽分公司农险部总经理宁虓介绍,公司结合“一门受理、一站服务、一网通办”工作要求,与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党建引领信用村信息平台、裕农通等平台对接,上线保险产品近100个。

当村级服务窗口变身数据枢纽,当协保员成为人机交互的“转换器”,传统金融服务的时空界限被彻底打破。这些“长”在泥土里的服务点,正在重塑农村金融的DNA。

破冰信用难题

开启融资“金钥匙”

“一张保单就能换来65万元真金白银。”在蒙城县漆园街道黄牛小镇养殖基地里,忙着给新入栏的65头肉牛添置饲料的潘军,得知靠国元保险的保单成功获得银行贷款后激动地说。

前段时间,潘军通过国元保险的“保单增信”服务,仅用活牛作抵押就从蒙城农商银行获得了65万元贷款,整个过程足不出户便顺利完成。

作为政策落地的创新实践者,国元保险通过将保单转化为信用凭证,精准破解了困扰三农领域多年的“无抵押、缺信用、融资贵”困局,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我们在农户和银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国元保险农险业务总监沈光斌介绍,他们在承保验标环节就开始筛选有融资需求的经营主体,按照银行标准整理农户的资产情况、经营数据等关键信息,构建起动态更新的信用数据库。当银行授信时,既能用保险公司的精准获客渠道降低搜寻成本,又能依托保单价值进行风险预判。同时,保险公司持续提供的生产动态监测、灾害预警、理赔款定向划付等增值服务,相当于构筑起风险防控的三道防火墙,使涉农贷款不良率显著下降。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言,这种‘保险+信贷’的联动模式好处颇多。通过保险公司搭建的服务平台,他们可以全面了解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自主选择融资成本相对低、贷款期限最适配、综合服务最好的银行。我们工商银行目前在这种服务模式下已经为近千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贷款资金支持。”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普惠部副总经理张妍介绍。截至今年3月,国元保险已与省内15家银行建立合作关系,累计为2.4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撬动融资130亿元,服务范围覆盖从田间地头到加工车间的全产业链。

当保单不再只是风险保障凭证,当活体牲畜、农作物都能成为融资媒介,越来越多的“潘军们”发现,曾经遥不可及的金融资源,如今已化作滋润产业的及时雨。

期货联动稳价

锁定收益“压舱石”

在宿州市埇桥区大店镇,养殖户孙鹏已经连续三年购买生猪目标价格保险,他感慨:“前几年价格下跌时,保险赔了20多万元,帮我减少了损失。”

作为金融支农先行者,国元保险突破传统农业保险局限,将“保成本”升级为“保价格、保收入”全方位保障体系。通过与20多家期货公司合作,为玉米、生猪、鸡蛋等10多个大类农产品构建起价格保险网络,累计开展379个项目,为15万户次农户提供43亿元风险保障。

“通过给鸡蛋上保险,预期收益有保证,心里有底了。”宿州市埇桥区大店镇蛋鸡养殖大户刘小旺体验到这种新型保障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与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价格波动风险逐渐显现。鸡蛋作为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其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季节性因素等多重影响,价格波动较大,传统的农业保险主要覆盖自然灾害风险,对于市场价格风险保障不足,而保障养殖户收益、稳定鸡蛋生产,是“保民生”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蛋鸡养殖户通过参加‘保险+期货’特色农产品保险,在销售鸡蛋时,如果最终结算价低于目标价格,我们公司对其进行赔付。”国元保险埇桥支公司经理张宇介绍,鸡蛋目标价格保险的推出,一定程度上为养殖户化解了鸡蛋价格下降带来的收入降低风险,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养殖户的养殖信心。

“我们以‘农业保险+期货’的模式激发市场动能。创新开展玉米、大豆、生猪、鸡蛋、饲料等价格保险,大大提高了农户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宿州市财政局副局长张震介绍,截至目前,宿州市累计开展收入保险382笔,提供风险保障7.1亿元,政策性“保险+期货”、收入保险财政补贴1153.93万元。

农业保险正在从灾后补偿转向风险预防,更注重将保险服务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通过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实时监测作物长势,结合期货市场价格信号,提前预警风险。

国元保险的创新实践证明,金融工具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守护农民的“钱袋子”,更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生态风险闭环

架起产业“安全闸”

“有了这份保险,客户对我们的茶叶品质更认可。”安徽礼宾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省级非遗项目“绿茶制作技艺(岳西翠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冯立彬拿到优质农产品品质保证保险的保单高兴地说。

据了解,此项保险为取得岳西翠兰“三品一标”的7户企业提供1612.44万元的风险保障,实现了农业保险从保成本、保价格到保质量的新跨越。

近年来,围绕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地方特色农业,国元保险不断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在全国率先推出农产品溯源保证保险,分别为砀山酥梨、黄山毛峰提供产地溯源保证,累计提供风险保障1.06亿元;围绕黄山市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园无农残城市的目标,在全市推出茶园绿色防控专项保险,每年为全市农户提供7.5亿元风险保障,对受灾茶园进行农残鉴定后进行赔付。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朱舜球说:“茶园绿色防控专项保险的实施,引导茶农及茶企逐步采用生物农药及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种植,有效促进了黄山茶叶品质提升,是黄山茶进一步走向世界,提升品牌竞争力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一系列保险产品成为帮助乡村企业抵御经营风险的“减震器”和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

而在皖南,国元保险东至支公司也在改变农户“靠天吃饭”的传统认知。

“有了商业性水稻种植暴雨巨灾指数保险兜底,再遇到大雨我也不担惊受怕了。”东至县香隅镇老虎岗村种植大户李国庆承包的水稻田地理位置特殊,紧邻长江南岸,多年来一直深受梅雨期强降水的困扰。

国元保险东至支公司了解到李国庆的实际困境后,为他推荐了商业性水稻种植暴雨巨灾指数保险产品。这份保险,为李国庆的水稻田提供了49.24万元的风险保障。

据国元保险主要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相继研发出“林长制国元护林保”、农产品溯源保证保险、优质农产品品质保证保险、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保险、古树名木施救费用保险、野生动物致害责任保险等60余款“保险+绿色”创新产品,服务范围涵盖优质粮种培育、生态农业、特色林业、林下经济、绿色食品等绿色产业。最新数据显示,该创新体系已累计为330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148亿元,农业保险撬动的不仅是经济损失补偿,更孕育着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未来,国元保险还将在全面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贯穿“一条主线”、推展“多个维度”、聚焦“核心链条”、围绕“多元需求”等方面,粘合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投入“三农”领域,全力推进“农业保险+”改革。

三年来,从绿色农业到“林长制国元护林保”,从期货市场到信贷投放,从品质保证到产地溯源,1191亿元农业风险保障,130亿元增信融资,6.3亿元真金白银赔付,27万农户受益……每个数字背后,都是国元保险探索“农业保险+”的生动诠释。

从麦浪翻滚的皖北平原到茶香氤氲的皖南山区,国元保险的协保员们仍在田间奔走,当金融创新与土地深情相拥,当千年农事邂逅现代风险管理,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徐徐舒展。这里既有麦浪翻滚的丰收喜悦,更有金融活水润泽万家的时代脉动——这是属于新农人的春天故事,更是现代农业向未来生长的蓬勃宣言。


新闻排行
热点图片

Copyright © 2021 安徽国元金融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1001509号-1/皖ICP备1001509号-2 本网站已支持IPv6访问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18号国元大厦邮箱:webmaster@ahgyjt.com.cn
融媒体中心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