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 安徽省委省政府

改革先行的安徽探索:改革领路,激发乡村振兴动力

发布时间:2017-12-15 08:27:52 字号:【大】【中】【小】

  “哗哗哗……”快中午12点了,程秀华两手黑黑从工地回到家,打开水龙头,俯身抓把洗衣粉搓洗起来。

  “自来水早就通了,但前几年没人管,老停水,水质也不好。现在村里人承包了,又加了根管道,再没出过问题! ”程秀华甩甩手走进厨房,“我给你泡杯茶,水甜得很! ”

  12月12日,记者来到地处山区的绩溪县郎家溪村,这里的饮水问题过去一直是老大难。程秀华说,过去一直喝附近煤灰厂的水,一股怪味道。 “山区地形特殊,一个小水厂只能管一两个村,正因为小而散,难管理,三天两头停水,村民意见很大。 ”绩溪县副县长汪逸说。

  怎么办? “以改革探索科学的建管模式。 ”汪逸说,绩溪县引入市场机制,采取“三权分置”的办法破解山区农村安全饮水管理难题,“征求村民意见,分置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制订经营权拍卖方案,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理主体和管护责任,通过公开竞价产生经营管理者,让小水厂有人管,让村民有水喝。 ”

  从安全饮水到规模经营,从农村养老到病有所医,我省不断以深化改革破解农业农村新问题,推动“三农”新发展。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作为全国首批3个整省推进试点省之一,我省从2014年开始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去年,我省基本完成整省推进试点任务,比中央要求提前1年。目前,全省完成确权面积8057.1万亩,占应确权面积的95.9%;颁证农户1215.9万户,占应确权农户总数的98.1%,初步建立“以图管地”的信息化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我省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目前,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77105个、家庭农场54456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429家、省级龙头企业“甲级队”133家、联合体1000多家。

  生产关系的调整为生产力发展拓展了新空间。今年我省粮食总产695.2亿斤,比上年增产11.7亿斤;粮食总播种面积9963.8万亩,比上年略有减少;综合平均单产348.9公斤/亩,比上年提高6公斤/亩。

  着眼农村发展全局,坚持多要素联动,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在16个市、71个县选择80个村实施股改试点。目前,80个试点村共量化集体资产9.41亿元,22.15万名社员成为个人股东,有39055名股东成员获得1422.1万元分红,人均分红364.1元。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去年,我省首批选择11个县(区)的13个村开展试点。截至今年2月底,试点村入股农户、村集体分别实现收益分红345万元、725万元。今年,全省在12个县(市、区)开展整县推进试点。

  “劝耕贷”在57个县(区)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全面推开……我省不断优化支农政策,创新金融服务,将更多要素“导入”希望的田野。我省选取宿州市埇桥区、怀远县、临泉县、凤阳县、金寨县、广德县等6个县(区)开展农业补贴“三合一”试点。试点县(区)合并原农资综合补贴、种粮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等三项补贴资金,设立“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用于支持保护耕地地力。

  随着农业农村形势发展变化,补贴政策出现补贴效益递减、补贴发放成本高等问题。 “三合一”试点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有利于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产增产。

  顺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规模经营趋势,我省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等,力争通过试点,在秧苗统育统供、病虫害统防统治、化肥统配统施、土地托管等方面培育典型,为推进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积累经验。目前,全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已经发展到2.5万个,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闻排行
热点图片

Copyright © 2021 安徽国元金融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1001509号-1/皖ICP备1001509号-2 本网站已支持IPv6访问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18号国元大厦邮箱:webmaster@ahgyjt.com.cn
融媒体中心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