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新平:风俗当随时代新
来源:中安在线 发布时间:2018-02-22 11:53:13 字号:【大】【中】【小】为守护“巢湖蓝”,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2018年新春起,合肥市巢湖开始执行史上最严“禁放令”,城区禁燃禁放拓展至全年
巢湖市的“禁放令”之所以“史上最严”,不仅规定没有弹性,不是出了规定就万事大吉,而是将“禁放令”严格落实到位,全市3530座楼栋全部配备了楼长,每个小区都有单位责任人员,“死看硬守”,对积极举报非法生产、储存、销售、运输、燃放等行为的举报人,给予200——3000元不等的奖励。
今年像巢湖这样全城禁放烟花爆竹的城市,在安徽已是绝大多数。地级市中的全国文明城市已经全部禁放,即便正在创城路上的地级市,包括巢湖这样的一些县级行政区域,也都采取了建成区禁放的措施。
可以说,今年的江淮大地,因为多地严格禁放而少了烟气,多了喜气;少了噪声,多了笑声。更重要的是少了许多火灾事故的隐患,甚至直接消弭了火灾和炸伤引发的一起又一起悲剧。
然而,也还有些人虽然明知当地或特定区域禁放,也还在铤而走险地偷放,或打擦边球,在禁放区域边上燃放;有些网民也在网上抱怨,说什么不让放炮,没有“年味”……
这些人的理由似乎还很是冠冕堂皇,说什么过年过节婚丧嫁娶燃放鞭炮是千年风俗,不应该禁止。
其实,这样的认知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燃放烟花爆竹是千年民俗不错,但民俗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移易也是千百年来一以贯之的。别说回首百年了,即便回首十年,多少风俗习惯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而所有的变化,目的就一个,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千百年前的农耕社会,地广人稀,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有限,甚至还处在蒙昧之中,通过燃放烟花爆竹,获得祛魅辟邪的心理安慰或释放某些心理压力,表达某种兴奋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甚至说,那时的燃放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到了21世纪的今天,比起当年人们燃烧竹子听噼啪爆裂声响的时候,人口都已增长了几十倍,即便离火药发明的当年,人口也增长了近10倍,城市里更是高楼林立,空间逼仄,再去燃放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烟花爆竹,其弊大如山,其利微如尘,难道我们还不该放弃吗?
今天,我们释放压力,表达兴奋有了更多比燃放烟花爆竹更好的载体和工具。为了追求美好生活,就应该果断地移风易俗,放弃不合时宜,有害身心的旧风俗旧习惯,引进、树立更多新风俗新习惯,所谓风俗当随时代新,说的就是这个理。
当然,树立新风俗并不排斥传统风俗的继承,不仅不排斥,相反,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风俗还应发扬光大,但继承和发扬的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有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或者说,有利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opyright © 2021 安徽国元金融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1001509号-1/皖ICP备1001509号-2 本网站已支持IPv6访问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18号国元大厦邮箱:webmaster@ahgyjt.com.cn